破局立新!青岛航空科技职业学院召开“重构人才培养体系”专题会议
发布时间:2025-02-15 来源: 浏览量:774
为满足专业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需求,推动人才培养体系改革,2月14日,学院开展了“重构人才培养体系”专题会议,各专业团队进行调研成果专题汇报。青岛航空科技职业学院荣誉院长鹿林,泛美教育集团青岛区域代理总裁、青岛航空科技职业学院院长曹青,青岛北方航空职业学校校长吴颖军、执行校长向庆,青岛航空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罗斌、翟森林、常兴林,各二级学院及专业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时代发展要求我们主动思变,外部形势需要我们科学应变,问题短板倒逼我们积极求变”,面对当前职业教育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院长曹青指出,要直面问题挑战,清醒认识存在的短板不足,坚持系统思维,通过改革创新来破局解题。


根据《学院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方案》工作安排,22个专业在制定调研计划、组织调研、撰写报道的基础上,编制了专业调研报告并进行了现场汇报。基于调研数据分析,各专业带头人围绕就业岗位所需人才的基本特征,从能力类、知识类、素质类等方面分析其主要构成要素,并结合课程、课余活动、课堂教学和课余活动协同等多种实现途径进行分析。





各二级学院院长从专业群建设优化、专业动态调整、专业发展目标、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标准修订等工作汇报交流关于重构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工作安排情况,进一步推动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的持续融合。


青岛北方航空职业学校执行校长向庆从专业课程建设、质量保障措施等方面对中职人才培养体系及专业建设进行交流,并对中高职课程体系通融、专业课程前置提出建议,呼吁在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中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教务处长杜银华从制定《青岛航空科技职业学院人才培养体系重构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开展专业市场调研工作情况、自我研究学习等方面汇报交流重构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工作落实情况。

副院长罗斌就重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专项交流。他针对各专业开展调研情况分析其优缺点,并强调在接下来的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中工作中各专业团队要持续深化与行业、企业的沟通;定期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做到与时俱进;校企合作推进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对接企业;结合集团办学特色理念,有机融合“四梁八柱”“三力培养”等特色优势;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做实调研工作,为后续人才培养体系重构奠定基础。

荣誉院长鹿林从四方面对重构人才培养体系做重要讲话和指示。第一,从供给侧分析学校如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他指出“要让学生在众多竞争体中脱颖而出,开展持续不间断的调研,不断调整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以变应变,跟上以至于超越需求者的发展变化,深入了解市场的需求是应有之策”;第二,多维度评价调研活动。他强调,缺乏调研,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则没有基础支撑。市场是需求的终点,也是起点,必须站在市场的需求看人才培养。要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状况,与先进水平的差距或差别在哪里?对就业岗位的人文要求是什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调研。通过与联系单位不断的信息沟通交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等认识和体验的市场信息,由动态的市场变化,延伸到对人才需求的理解。第三,把工作落到实处。他强调要发动师生全员继续深入调研,在调研中逐步细化各类能力分析,形成能力、知识素质元素基础,总结专业培养目标、形成专业目标定位、串联专业能力主线,形成课余活动、理论课程、自我教育多维度课程体系,构筑课程体系内在逻辑,形成依据市场需求的课程;第四,加强组织领导。重构人才培养体系,不仅涵盖专业课程,公共课程改革同样重要,要根据专业需求制定公共课计划,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各级领导班子亲手抓,躬身做,为重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合力。




最后,院长曹青在总结中指出,鹿林院长从市场经济规律出发,深度剖析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明确了知识、能力、素质的核心要素,为学院在人才培养体系重构方面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全体成员要深化落实“企业调研、体系重构、课程开发、质量认证”“四步走”的指导路径,进一步理清专业发展思路,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升人才培养竞争力,助推学院内涵式建设高质量发展。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第一职能,本轮调研旨在全面把握学院22个专业对接产业(链)情况,精确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培养规格,实现专业群与产业链对接,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为下阶段专业提质、改造、优化、调整,以及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重构修订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学院下阶段专业群总体规划布局、人才培养体系重构提供决策参考。